病请描述:高弓足的危害有哪些呢? 足部的畸形问题之一——高弓足,其成因涉及多种的因素,既有遗传性的潜在影响,也包括后天获得的病理变化。其中后天因素是导致大多数儿童显现高弓足特征的主要因素,但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足部畸形在儿童三岁以后才开始逐渐显现,且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尤为显著。比如,遗传性神经系统的异常,如脊髓空洞症和脊髓栓系综合症,这些疾病都可能成为诱发高弓足的形成。 高弓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足部内侧边缘的明显抬升,形成了一个拱形结构,对行走和运动功能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扰。持续的足部压力可能导致不适甚至疼痛,因此,针对个体病情的不同阶段,治疗策略可能包括保守疗法或手术干预,以减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恶化。尽管我们已经认识到神经系统疾病在高弓足形成是重要的病因之一,但其确切的病因机制仍然笼罩在迷雾之中。一些病例中,高弓足似乎具有家族遗传的趋势,这使得遗传因素的作用备受关注,但缺乏确凿的科学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设。 令人担忧的是,高弓足常常被家长忽视,患者在行走时可能表现出明显的内翻步态,步频也相对加快。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发现并采取适当矫正措施对于防止高弓足引发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这类病症,家长和医疗专业人员都需要提高警惕,尽早干预。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弓足的危害有哪些吧! 1、体型的影响 高弓足是一种足部的畸形,当患上高弓足之后,小腿就会向外翻转,时间一长的话,就会出现外八足,O型腿和脚趾后缩,这些对体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还会造成腿部肌肉疲劳。 2、脚趾变形 在患有高弓足的状况下,行走过程中脚部与趾骨的不自然角度会导致持续的肌腱压力失衡,进而导致身体重心前移。静止站立时,由于足部结构无法稳定支撑,个体倾向于将大部分体重分散到双脚前端和后端。这种情况下,过度突出的足弓可能导致脚背的韧带承受过大的张力,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骨骼结构的变形。 3、影响行走 患高弓足者因长时间膝关节朝外,会使膝关节外张,易引起膝关节病变,下坡和下楼时易产生疲劳和疼痛。 4、无法进行正常的外旋动作 患有高弓足的人群,他们的足部承受压力的独特性在于前足底和后跟区域。长期如此,进行基本的脚部旋动操作会变得尤为艰难,且伴随明显的不适,甚至疼痛。此外,他们在日常站立和行走过程中,由于肌腱的缩短导致力学失衡,这会导致内侧足弓筋膜遭受额外压力,引发不适,并使得踝关节处于易受伤的境地。 5、引发颈部和肩部疾病 患有高弓足的人群,如果未及时矫正,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还可能引起驼背、颈肩部位的酸痛感,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脊椎侧变、蹠骨炎、足底筋膜炎等疾病,给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生长发育 2024-06-01阅读量2682
病请描述:秋冬季,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发,请及时就医! 病例介绍 小言(化名)一早起床就和妈妈说脚疼。妈妈一看,怎么脚踝肿的像馒头一样,腿上还有一块块的红斑,疼的不能走路。父母俩人赶紧带孩子到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医师说孩子要住院,爸爸妈妈更着急了,连夜就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师一看,你们家孩子这是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住院去治疗好一点。就这样,小言住进了厦门市儿童医院肾脏病专科病房。经过治疗,腿部疼痛慢慢缓解,腿上的红斑逐渐消退,脚踝肿胀消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造成小言如此痛苦的过敏性紫癜是什么呢?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等多系统器官损害。2-6岁的孩子发病率高,其中4-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比较多发。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知道得了过敏性紫癜呢?这个疾病有4个主要脏器损害和表现。1、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双下肢压之不退皮疹,也可见于阴囊、阴茎、手掌及足底处,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2、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主要于双下肢,多踝关节及膝关节。3、胃肠道表现:表现腹痛,可伴有呕血、便血表现,重者大量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4、肾脏损害:表现血尿、泡沫尿,高血压可单发或合并肾脏病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少数有头痛、心肌炎等表现,发生率低。 皮肤、关节、胃肠道症状在急性期可能表现很重且易反复,家属可能会很紧张,但上述症状治疗后都可以治愈,不留皮肤沉着、关节畸形等后遗症。但要警惕合并肾脏损害,肾损伤可能表现单纯的血尿、蛋白尿,也可表现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所以得过敏性紫癜的孩子,医生都会交代家长定期查尿常规,一般肾损伤会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后半年后发生,90%的肾损伤发生在2个月内,所以规律随访尿常规是极为重要的。 双下肢皮疹阴茎、阴囊皮疹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生病后每位家长肯定最关心孩子为什么生病?但遗憾的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发现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感冒常常是过敏性紫癜的触发因素,链球菌感染是最多见的。2、疫苗接种:有科学家文献报道疫苗接种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3、食物和药物因素:约1/4患者与鱼、虾类过敏有关,有个案文献报道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发生。4、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存在遗传好发倾向。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孩子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双下肢血管压力,急性期需适当控制饮食,当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诱因,治疗蛀牙等隐匿性的感染能减少复发。 过敏性紫癜一般以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为主。当过敏性紫癜合并关节、严重消化道症状时,使用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缩短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缩短腹痛持续时间。但激素不能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复发,也不能降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概率。 总结: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因素众多且复杂,在冬秋季节高发,会表现红色皮疹、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腹痛,急性期表现可能很重,但这些症状都是可以治愈的,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家属不用紧张,发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但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一般前2个月要每1-2周查一次尿常规,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可轻可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黎书,王峥.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6):733-736. 吴小川,唐雪梅,胡坚,张秋业,黄建萍,李永柏.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07):502-507.
曾锦华 2023-02-09阅读量4415
病请描述:高尿酸(学名:高尿酸血症) 原理:人体内的物质“嘌呤”因代谢紊乱,让血液里的“尿酸”含量增多的代谢性疾病。正常体内,尿酸每日生成和排泄的量大约相等。大约三分之一由食物生成、三分之二由体内自行合成;三分之一从肠道排出,三分之二从肾脏排出。所以,除了饮食问题,高尿酸还可能是肠道、肾脏等疾病所导致,具体还是要遵医嘱,根据日常饮食和身体异常情况配合检查找出真正病因。 【体检项目】:主要是抽血检查;尿常规 【检查前准备】:抽血检查前要空腹八小时以上,隔天检查的话晚上12点后禁食就可以,中途可少量喝水。 【参考值】:正常参考值如下,上下小浮动属于正常: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参考值:237.9umol/L~356.9umol/L 绝经前女性参考值:178.4umol/L~297.4umol/L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420 umol/L(成年人,不分男性、女性)。如果一次化验血尿酸高于正常水平,需要改天再测一次空腹血尿酸水平,才能确认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的来源和危害 对关节的影响: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关节腔内,可以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最明显的是可导致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剧烈疼痛、畸形。高尿酸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存在密切相关的关系,虽然其因果关系还不完全清楚,但高尿酸很可能不是这些疾病的促发原因。总之,高尿酸是人体非正常的一种状态,如何应对才是关键。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两个常见的危害: 1、痛风(晶体性关节炎) 2、急、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石症 因为尿酸积聚过多,沉淀的尿酸盐结晶会严重损害负责排泄尿酸主力军“肾脏”。血液尿酸从肾小球和肾小管过滤,沉积在此的尿酸盐结石会通过排尿排出。 需要吃药治疗吗 “血尿酸值低于535μmol/L”、“没有出现关节痛”、“没有出现三高等并发疾病”,如果这三样都符合,那就恭喜你,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尿酸指标,慢慢调整。 降尿酸首先要保证足够休息,生活规律,少吃碳水,适量运动,饮食提倡健康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别整天大鱼大肉,切记也不要完全素食,那样基本没有意义。另外,要严格禁酒,只要是酒精就会降低尿酸代谢。常用且有效的降尿酸药物有抑制尿酸重吸收制剂(如:立加利仙,又名苯溴马隆),它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 总之,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痛风中心 2022-11-02阅读量3073
病请描述:定义:骨盆旋移综合征(HaredPelvisSyndrome)是指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运动状态的变化或者突然施加的暴力、外伤以及长时间不正确的工作、休息坐姿、站姿、卧姿、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等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脊柱、骨盆内外肌肉力学平衡失调,发生相应力学改变,使韧带松弛,骨盆各构成结构及脊柱其他多关节错位、滑动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整脊的临床查体在诊断骨盆旋移综合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骨盆矫正技术的基本要领。常见的骨盆半脱位:"向后、向下半脱位"(Poeterior-InferiorIlium,pi)向前、向上半脱化’(Anterior-SuperiorIlium,AS)。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骨盆旋移导致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 骨盆是脊柱的座基,故骨盆旋移综合症除腰腿痛外,还会导致全脊柱力学失衡,使脊椎(颈椎、胸椎、腰椎)发生多关节功能紊乱;或继发性的损害髋关节、膝关节或踝关节,发展为劳损性骨关节病等;若损害到植物神经时,将引起盆腔内的脏器功能障碍而发生多种病症。骶椎的错位机理与颈腰椎相同,也有由损伤时的各种身 体姿势所决定,主要是骶椎的异常错动引发的。然而,骶髂关节一旦发生错位,复位比颈、胸、腰椎难度大,需要准确的诊断、周围张力调整松解、炎症水肿消除,再结合适当的巧力才能将错位关节调正复位。 1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十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力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2盆旋移综合症的病因: 2.1男性以外伤为主,多因滑倒时某侧臀部着地挫伤或骨盆受较大的撞击伤,或下肢扭伤;其次为慢性劳损、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状态下,长时间的姿势不良或轻度外伤而发生本症。 2.2妇女比男性发病率高,除上述病因外,妇女在更年期、妊娠分娩后围产期,由于内分泌变化原因导致骨盆以及周围韧带松弛,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处于失稳状态,因超过极限强度扭挫伤诱发(例如踝关节扭伤)。或因长时间的坐卧姿势不良而引发本病。 2.3产妇在怀孕和分娩时,身体内会分泌出一种松弛素,使得骨盆中的耻骨联合骶髂关节等部位韧带变松弛打开,便于婴儿的产出。所以围产期如果有不均衡的外力作用长时间作用就会导致错位或者是产后复位不良,骨盆关节受伤错位后,如未及时纠正,将继发无菌性炎症病变,而出现较重的腰腿足部疼痛,产后腰痛会阴痛以及产后体形改变甚至畸形等。 3自我判断凡受伤后或者是产后,出现腰臀部疼痛,骶尾部、会阴部、臀部,大腿痛,或坐骨神经痛,不能直立行走,或歪臀跛行,坐卧时喜欢腰部到髋膝关节保持在微屈位,较重者仰卧翻身、起床、坐下都困难、咳嗽及喷嚏时加重,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放松后呈现阴阳脚应考虑可能患有骨盆旋移症。并会出现高低肩、阴阳脚、脊柱侧弯、跛行、臀部变大、罗圈腿等外形改变。 4避免不正确治疗:骨盆旋移错位多数会表现为长短脚:有的国外专家采用矫正鞋垫方法治疗长短脚,这里提醒大家,由于骨盆旋移导致的长短脚,采用矫正鞋垫,骨盆倾斜就可能会越严重,因为他是把由于上翘骨盆导致的短脚垫高,表面上看短脚不短了,实际上会导致越用骨盆越是倾斜。看一下下图就明白了。解救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矫正骨盆倾斜旋转移位,再把肢体张力恢复了,下肢长短畸形就会恢复了。 阴阳脚:由于骨盆倾斜角度改变和双侧外翻或内旋,临床表现可以为“外八字”或者是“内八字脚”。外八字脚 骨盆旋移错综复杂,以上只是对常见症状做一简单介绍,出现难以诊断和治疗的腰部髋关节周围以及骶尾部身体疼痛,如果检查不出问题,请考虑检查骨盆或者是全脊柱正侧位片,然后找专业正骨医生会诊,因为骨盆旋移变化多,病情复杂多变,影像学表现多数不典型,所以影像学检查必须结合临床专业体检和症状才能明确诊断。(由于专业限制,很多医生不认识骨盆旋移这个疾病)。根据病情进行系统科学的治疗,放松,拉伸,理疗,正骨和校正后康复,很快就会得到康复。 欢迎通过平台理性沟通,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告知删除。
马彩毓 2022-05-07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