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结节 > 预防

结节预防

结节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2025版甲状腺消融共识发布...

病请描述:2025版甲状腺消融共识发布!与2018版相比,有哪些重大更新?|费健主任解读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从医30多年来,我既做传统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治疗,深知大家对于甲状腺健康的关注和担忧。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发布的《2025版甲状腺消融专家共识》,尤其是它和2018版相比有哪些“变”与“不变”。关心甲状腺健康的朋友都知道,我经常在线上为大家做科普,全网粉丝超过100万,也积累了超过10万次的咨询量。今天我就用最通俗的语言,带你读懂这份新共识的核心内容。为什么要关注“甲状腺消融”?甲状腺结节、微小癌、甚至甲亢,如今都可以通过“热消融”这种微创技术来处理。它不用开刀、不留疤痕、恢复快,尤其适合爱美、怕手术、年纪偏大或身体条件不适合传统手术的人群。2025版共识是在2018版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更新而来的,更贴近现在的医疗实际,也更人性化,同时也引发了甲状腺专业领域内各学科医生们的巨大争议!2025版 vs 2018版:四大关键变化一、适应症更广了,更多人能做微创!良性结节:原来主要是“大结节、有压迫、影响美观”才做,现在连“功能性结节”(比如自主性高功能腺瘤)也可以考虑消融。微小癌:2018版还比较保守,不推荐常规做;2025版则提出,如果患者拒绝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可以在经验丰富的医院由专业医生开展探索性治疗。复发型甲癌:如果手术风险高或碘131治疗效果不好,也可以考虑消融治疗。  总结:2025版更开放、更个体化,给了患者更多选择。二、技术操作更细致,更安全!新共识对不同大小、位置的结节给出了更具体的操作建议,比如:≤1cm 的癌灶:消融时间要延长,首针打在中心,每点不少于1分钟;转移淋巴结:小淋巴结可固定消融,大的要分点处理;甲亢患者:可做甲状腺大部消融,只保留少量腺体,避免复发。功率控制还是老原则:从小往大调,看情况灵活控制。三、疗效评估不止看“变小”,还要看生活质量!2025版强调要多维度评估疗效,包括:结节是否缩小;甲状腺功能是否恢复;症状是否改善;生活质量是否提高。随访也更规范:术后1、3、6、12个月都要复查,之后每半年一次。四、并发症处理更全面,尤其是“甲亢危象”!新共识增加了对甲状腺危象的预防和处理方案,虽然发生概率低,但一旦发生要知道怎么应对:术前严格准备;发生危象先用抗甲状腺药,再用碘剂、激素;心跳过快可用β阻滞剂;同时要降温、镇静、补水电解质。另外,如果消融后要做手术,建议等3个月以后,那时粘连大多已吸收,不影响二次手术。(这个建议回应了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消融后再手术,粘连到底有没有影响?)★ 费医生想对你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深知每一位患者对“开刀”的恐惧,也亲眼见证微创技术带给人们的希望和便利。2025版共识的发布,意味着甲状腺消融技术更成熟、更可靠了。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甲状腺结节的困扰,别害怕,也别盲目选择。先找专业医生评估,看是否适合消融。现代医学的发展,就是为了让你们有更多“不动刀”的选择。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30余年。如果你有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线上平台咨询我。健康路上,我陪你一起走。推荐阅读:《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甲状腺良性疾病、低危甲状腺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5版)》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记得分享给关心健康的朋友哦! 

费健 2025-10-22阅读量891

总是疲劳、怕冷、体重增加?小...

病请描述:总是疲劳、怕冷、体重增加?小心是甲减在作怪!瑞金医院专家一文说清 正文开始: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从医30多年来,我一直在和甲状腺疾病打交道,既做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治疗。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刚刚发表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重磅综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篇全面的综述》。这篇文章整理了全球87项研究,信息量很大,我用大家能听懂的话,帮你把重点捋一捋。一、什么是甲减?为什么女性更要多留意?甲减,全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指的是甲状腺这个“身体发动机”动力不足,没法生产足够的甲状腺激素。超过99%的甲减是“原发性”的,也就是甲状腺自己出了问题。最常见的原因是桥本甲状腺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在碘摄入充足的地区,占85%以上。其他原因还包括碘缺乏、甲状腺手术、放疗、某些药物等。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甲减,尤其是在育龄期。如果你经常感觉:疲劳乏力(74%~86%的人都有)体重悄悄往上走(24%~59%)特别怕冷(35%~65%)记性变差、注意力不集中(45%~48%)便秘、心跳慢、皮肤干燥……⚠️ 尤其要注意的是:甲减可能影响月经、排卵甚至怀孕。2012年就有指南建议,所有备孕困难或有流产史的女性,都应该查一查甲状腺功能(TSH)。二、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甲减?如果你有上述症状,或者正在检查血脂异常、心功能、不孕等问题,医生通常会建议你:√ 首选检查:血清TSH(促甲状腺激素)√ 如果TSH异常,再查游离T4× 不需要常规查T3、甲状腺抗体或做B超(除非有甲状腺肿或结节)尤其提醒: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70岁以上的人反而看起来“没事”,但其实身体已在默默受影响。三、甲减怎么治?吃药也有讲究!一线治疗药物是左甲状腺素(比如优甲乐),它相当于给身体“补动力”。但吃药不是吞下去就行,有几个关键点:一定要空腹吃:早餐前30~60分钟,清水送服。或者晚饭后至少2小时再吃。别和这些同服:钙片、铁剂、某些胃药会影响吸收,需间隔4小时。孕妇要加量:一旦怀孕,剂量通常要增加30%,并且每4周查一次TSH。如果吃药后TSH还是不正常,可能是剂量不足、忘记吃药、或者有胃肠道问题(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推荐常规使用“干甲状腺片”或T3+T4联合用药(手术后患者例外),也不建议用维生素D或硒来“治”甲减。四、什么情况下要考虑减药或停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终身服药。如果你符合以下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药:长期甲状腺功能正常;最初是因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疲劳)开始服药;当前TSH偏低。减药要慢,通常每6~8周减25μg,同时密切复查症状和甲功。五、什么时候一定要找专家?如果你属于以下情况,建议尽快咨询内分泌或甲状腺专科医生:准备怀孕或已怀孕;有心脏病、垂体或肾上腺问题;正在服用某些可能引起甲减的药物;有甲状腺癌病史;甲功结果反复波动、看不懂。★ 费医生小结:甲减不是一个“难治”的病,但它是一个需要“细心管理”的病。只要你规范用药、定期复查、注意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篇JAMA综述写得非常全面,我也从中获益良多。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甲状腺疾病诊治的医生,我始终相信:最好的治疗是预防,最好的药是知识。如果你或身边人有相关症状,别拖,也别自己乱猜,早点检查、早点明确、早点安心。我是费健,我们下次再见!作者简介: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全网粉丝超100万,致力做有温度、有深度的医学科普。推荐阅读:JAMA原文:Hypothyroidism: A Review. JAMA. 2025. doi:10.1001/jama.2025.13559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疑问,请及时就医。 

费健 2025-10-22阅读量790

甲状腺结节≠癌症!瑞金...

病请描述:甲状腺结节≠癌症!瑞金医院专家揭秘“过度诊断”真相,这几类人尤其要注意 文章正文:大家好,我是费健。在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了30多年,做过上万台甲状腺手术和微创消融治疗,也一直在线上线下做医学科普。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越来越常见却又容易被误解的话题——甲状腺癌。最近《自然评论·内分泌学》(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一篇重磅综述,指出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在过去40年里大幅上升,但死亡率却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什么?——很多被诊断出来的“癌症”,其实可能并不致命。 为什么甲状腺癌“越查越多”?主要原因其实不是“得病的人变多了”,而是“检查做得太频繁了”。尤其是高频超声技术的普及,让我们能发现小到几毫米的结节,其中很多是发展缓慢、甚至终身无害的“懒癌”(比如微小乳头状癌)。 举个例子:韩国在1999年推出全民免费癌症筛查计划后,虽然甲状腺筛查不在官方项目里,但很多医院“顺手”加做了甲状腺超声。结果十年内,韩国甲状腺癌发病率翻了7倍,但死亡率几乎没变——这说明大量的人是“被过度诊断”了。 关键知识清单:每个人都该知道的5件事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在女性中尤其高发,每20个女性癌症患者中就有1个是甲状腺癌。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就医频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辐射是明确的风险因素儿童时期接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或生活在核事故周边区域(如切尔诺贝利、福岛)的人群,风险显著更高。肥胖也可能推高发病率多项研究发现,BMI越高,甲状腺癌风险越高。减肥可降低风险,这给了我们一个可控的预防方向。很多“甲状腺癌”根本不需要马上处理autopsy(尸检)研究发现,约11%的人身上有甲状腺癌但从未被发现——它们没有影响寿命。对于<1cm、低风险的结节,国际指南现在推荐 “主动监测” 而非立即手术。过度治疗反而带来伤害全甲状腺切除后,患者需终身服药,还可能面临声音嘶哑、钙代谢紊乱等手术风险。不是所有结节都值得“一刀切”。★ 费主任的贴心建议:别盲目做甲状腺超声如果没有症状、没有家族史、没有辐射接触史、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常规体检并不推荐把甲状腺超声作为必查项目。如果发现结节,先别慌90%以上的结节是良性的。即使确诊是癌,很多低风险类型也可以选择主动监测或微创消融。找专业医生评估风险结节大小、形态、钙化情况、淋巴结状态等都是判断标准。不是所有结节都要穿刺,更不是所有癌都要手术切除。我是费健,一名做了30多年的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坚持做科普的医者。我希望用专业和真诚,帮助大家远离焦虑,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身边关心甲状腺健康的朋友。文章来源: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25年9月作者介绍: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30余年,擅长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致力于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推荐理由:基于国际顶级期刊最新证据,结合临床实践,帮你理性看待甲状腺结节与癌症,避免过度诊断与治疗 

费健 2025-10-22阅读量589

2025甲状腺癌筛查新规:高...

病请描述: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攀升,尤其在中青年女性中显著增长。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甲状腺癌的筛查和预防提出了更精准的建议。本文将结合最新数据,解读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分层筛查方案及三大预防措施,帮助您科学应对这一“隐形杀手”。 一、甲状腺癌发病率飙升,哪些人需要警惕?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近3倍,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且35-55岁为高发年龄段。《指南》明确以下6类人群为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1.有甲状腺癌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3-5倍); 2.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史者(如放疗治疗); 3.甲状腺结节≥1cm且伴有超声恶性征象者(如低回声、微钙化); 4.长期雌激素暴露者(如口服避孕药>5年、多次妊娠女性); 5.肥胖(BMI≥28)或代谢综合征患者; 6.碘摄入异常者(长期缺碘或过量补碘)。 注:普通人群若颈部触及肿块、声音嘶哑或吞咽不适,也建议及时筛查。 二、分层筛查方案:精准检查不花冤枉钱 《指南》首次提出“风险分层筛查”,避免过度检查: ∙高危人群:每年1次颈部超声+甲状腺功能检查(FT3/FT4/TSH);若超声提示可疑结节,需加做细针穿刺活检(FNA)。 ∙中危人群(如结节<1cm但无恶性特征):每2年1次超声监测。 ∙普通人群:30岁起可每3-5年筛查1次,女性建议从25岁开始关注。 关键建议: ∙超声选择“高频探头”(分辨率更高),报告需包含TI-RADS分级(4类以上需警惕); ∙避免盲目做CT/MRI,辐射可能刺激甲状腺。 三、三大预防措施:从源头降低风险 1.控碘饮食: ∙沿海地区居民少吃海带、紫菜(防碘过量);内陆人群可选用加碘盐,但每日不超过6g。 2.远离辐射: ∙儿童青少年尽量避免颈部X线检查;职业暴露者(如放射科医生)需穿戴防护铅衣。 3.调节内分泌: ∙女性关注雌激素水平,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压力大者可通过冥想、运动平衡甲状腺功能。 四、特别提醒:这些症状别忽视! 甲状腺癌早期常无症状,但出现以下表现需立即就医: ∙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 ∙声音嘶哑超过2周(可能压迫喉返神经); ∙吞咽困难或咳嗽(肿瘤侵犯气管/食管)。 结语 2025版《指南》的核心是“精准筛查,主动预防”。建议高危人群建立个性化筛查档案,普通人群从30岁起纳入体检项目。记住:甲状腺癌虽高发,但早期治愈率超过90%!转发给家人,一起守护“颈部蝴蝶”的健康。 (本文数据来源:上海市抗癌协会《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5版)》、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统计报告)  

费健 2025-09-09阅读量2298

结节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9.8
问诊量:496
以"调神、理气"为指导,采用针药结合方法调理结节体质,预防癌前病变;擅长肺结节、肺恶性肿瘤、肺术后、肺结节病、慢阻肺、哮喘、顽固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失眠、多汗、虚证等各类慢性疾病的中医调治与康复。【膏方介绍】呼吸系统疾病,内科杂病,亚健康调理
评分:10
问诊量:27
长期从事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擅长心、脑、肺、肾等内科疑难重症的中西结合诊治,及其康复、预防。也擅长结节/囊肿/肿瘤的中医药治疗。
评分:9.8
问诊量:350
肺结节消融,肺癌消融治疗。射频、冷冻、微波肺结节消融和肺癌消融。早期、微创治愈肺磨玻璃结节,磨玻璃影、GGO、GGN、肺结节、多发肺结节、肺癌和转移性肺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根源祛除肺结节和肺癌的发病原因,预防肺结节长大,降低肿瘤的复发。
评分:9.9
问诊量:72
肺癌、乳腺癌、胃肠及头颈部肿瘤、妇科肿瘤;骨转移、脑转移、癌症止痛;肿瘤放疗。善用经方治疗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结节疾病。以及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的中医调理及预防复发转移。

结节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